兒子高考被河南省鄭州市的一所大學錄取,9月初開學,我和妻決定自駕車送兒子去學校。收拾好行李,一家三口下午出發,沿著連霍高速駕車一路向西,算上在高速服務區休息的時間,七個多小時的行程。到達鄭州市預訂好的學校附近的酒店,已是次日凌晨一點多,天氣正下著雨。酒店的環境條件一般,簡單辦理了入住手續后洗漱休息。
醒來后已近中午,午飯喝了當地的羊肉湯,濃濃的乳白色湯汁伴著蔥油餅,飽腹又解饞。雨一直在下,比剛到達的時候更大了些。因為提前了一兩天,兒子咨詢了學校的報到處,說可以提前去學校。學校坐落在鄭州市中原區蓮花街,是河南省一所歷史悠久的公辦高校。因為是陌生的環境,又是在雨中駕車,只好摸索著找到學校的地址慢慢的沿著校內道路行進。經過校內工作人員的指引和兒子用校園地圖的“雙向導航”,才找到兒子宿舍樓C區域。
雖然是雨天,有好多新生和家長都已經到達,兒子是住的是學校統一安排的四個床位的宿舍,我們把他的行李從車上搬了進來,收拾好了床鋪后,在校園里轉了轉。雨中,校園里滿是青春的喧囂,道路上滿是拖著行李箱的學生和家長,高年級的學生志愿者穿著橙紅色的馬甲,冒著雨舉著“糧油食品學院”,“土木工程學院”,“國際交流學院”,“化學工程學院”,“環境工程學院”……的牌子,聲音清亮的指引著方向。
經過學校的南門(也是正門),遠遠看見“河南工業大學”六個鎏金大字嵌在校門的門楣上,背面“明德 求是 拓新 篤行”八個字的校訓,警醒這些莘莘學子們在這座學府里守住初心,深耕不輟。校園正門對著圖書館,兒子指著圖書館說:“這個圖書館很大,聽說有很多藏書,有十幾層,這里就是以后我要經常來的地方。”語氣里的篤定,讓我想起他在高三深夜趴在書桌上刷題時,臺燈下的影子也是這樣的專注,那時他就說要考去遠方的城市,如今竟然在這蓮花開處,找到了夢想的方向。圖書館后面有一片湖叫蓮湖,湖面長滿了蓮葉,我們藏在心底的牽掛,也伴隨著這些蓮葉,在兒子求學的這些歲月里,在這時光中靜靜的綻放。
晚上一家三口在學校食堂“知味餐廳”吃飯,兒子主動點了一份河南燴面,笑著說:“以后要習慣吃河南的味道了,還好。”我看著他大口吃面的樣子,忽然鼻子發酸——從前在家,他媽媽總是問他吃什么變著花樣的做給他吃,如今卻要在這異鄉的城市,坦然去接受陌生的味道,學著適應異鄉的口味,在這新的環境里找尋喜歡的食物;從前他晚上從學校學習回來后寫作業,他媽媽總要給他送杯牛奶,做點吃的,如今他要自己記得定鬧鐘,自己安排作息,自己照顧自己……
陪兒子在這里的幾天都是雨天,大多數的時間里我們都是在校園里走走。在我的印象里,兒子總是那個長不大的酷愛玩游戲的小屁孩,如今這個淘氣的小屁孩瞬間在風雨里已經成長為一米八的小伙子,已經成長能為他爸爸媽媽撐傘擋雨的小男子漢。
周日早上回程連云港,我們起得早,沒讓兒子送,當車駛出校園時,又回頭看了一眼蓮花街河南工業大學的校門,因為在這異鄉的城市,我們的心里又多了一份牽掛。車上了高速,漸漸駛離鄭州,窗外的風景不斷后退,就像那些匆匆而過的歲月。
夢想不會因為歲月而改變,我們將要做的,就是站在他的身后,像那蓮湖蓮花池里的淤泥,默默托舉著他,等著他滿帶著收獲的喜悅歸來。想起這樣的一段話:“父母最大的成功,就是讓孩子離開自己后,仍能勇敢前行,展翅高飛。真正的愛,不是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,而是教會他在風雨中挺直脊梁,不是替他掃清障礙,而是賦予他披荊斬棘的勇氣。唯有培養獨立的人格與個性,才能讓他在未來的人生路上,自信從容的走出自己的遼闊”。
乘風的少年,帶著對夢想的執著,帶著我們的期盼,在這蓮花開處,夢想伴隨著青春,沿著校園的滿徑荷香,向著遠方啟航。(楊祖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