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秋之景,異于四時。天高云淡,氣爽風(fēng)輕,然其意象,卻與春之明媚,夏之燥熱,大相徑庭。
工作值班之余,我常立于宿舍窗前,望向遠(yuǎn)方。偶與同事散步,見路旁落葉,飄零而下,或旋或舞,姿態(tài)萬千。其黃褐之色,與綠葉相比,似乎更顯沉靜,也更顯凄涼。想那春夏之際,枝繁葉茂,生機勃勃,何曾有這般凋零之象?然秋之將至,萬物有成,亦是自然之理。
風(fēng)是無形的雕刻師,秋風(fēng)過處,樹葉漸染,從翠綠到金黃,從淡黃到褐紅。一陣風(fēng)過,便有幾片葉子掙脫枝頭,悠悠然墜向大地。它們或落在石階,或飄入水洼,或積于墻角。我偶有拾起,觀其紋理,想那春夏之際,它們亦曾承載陽光雨露,參與生命的繁衍。如今葉落,雖有凄美,卻也象征著沉淀與歸根。
傍晚時分,天邊常有彩云,紅黃相間,如火如荼。云霞映照之下,鹽灘、遠(yuǎn)山,似乎都籠罩在一層溫暖的光暈中。但很快,夜幕降臨,白日的絢爛便被深藍(lán)取代。這光影的變幻,亦如人生百態(tài),絢爛之后,便是靜默。
周末回家,鄰家一老者,常在此時散步。偶與我碰面,便與我搭話。言及兒孫繞膝,或感慨時光流逝......我想,秋之為物,非盡是悲涼。它有豐收的喜悅,有成熟的穩(wěn)重,亦有靜美的深邃。它不言不語,卻以其獨有的方式,訴說著生命的循環(huán)與更迭,沉淀著歲月的痕跡。
秋之賦,便是如此,一筆一畫,勾勒出一份沉靜與思索。(劉永)